你有没有遇到过几件经常在建筑工地和搅拌站之间引起纠纷的事情?
随着商品混凝土的普及,项目部与搅拌站之间的矛盾被推到了风口浪尖。施工现场和搅拌站之间有什么矛盾?下面列举了搅拌站出现的一些标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,为从事施工和供应商混的的朋友提供一些解决方法。矛盾有时候并不是某一方故意为之的,当我们知道了造成这些矛盾的原因,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,减少矛盾,合作共赢!
与搅拌站签订技术合同时,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逐字考虑。以上大部分问题都需要项目总工程师来解决,所以提前知道会发生什么问题是非常重要的,学习是一种态度!学习是一种习惯!
平方数量
混凝土企业与施工单位合作后,供应中的数量问题往往存在争议。施工方始终认为,按图纸计算的数量与实际供应量不符,是混凝土企业偷工减料,将责任推给混凝土企业,超出按图纸计算的数量不予认可,导致不签账的现象。
1.原因
(1)混凝土企业的计量;
(2)混凝土企业在卸料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(卸至地面、反转搅拌车等);
(3)司机偷混凝土;
(5)将施工现场移至其他地方进行浇筑;
(6)铸件厚度控制不好,太厚;
(7)泵车管内存余量较大;
(8)混凝土搅拌车未完全卸料前驶离。
2.预防措施
为了避免这种争议,我们建议在签订合同时,应约定混凝土的容重。每个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体积密度是多少?混凝土搅拌车进入施工现场时,应由施工单位进行称重,也可进行抽查。如果发现偏差值低于约定的偏差值,则应按小数量签收一批供应的混凝土。如果在抽查中对数量没有异议,请在送货单上签字确认。浇筑后发现实际用量与图纸不符时,由施工单位自行承担,与混凝土公司无关。通过对几个工程的比较,我们发现柱、梁的实际数量与图纸的沉降量相差不大,而地基与道路的差异却很大。
混凝土强度
商品混凝土作为半成品出售给施工单位,通过施工单位的标准化作业转化为合格产品。许多施工单位片面地认为购买商品混凝土时需保证强度,而忽略了施工单位应按照正确要求使用商品混凝土的前提。如果发现强度不合格或试块被送至验收现场进行检验,施工单位往往会将责任转嫁到混凝土企业身上,并扣去混凝土数量,否则将被送上法庭。
1.原因
(1)配合比设计不合理,商品混凝土强度确实不足;
(2)混凝土原材料和工艺控制不稳定,商品混凝土质量波动较大;
(3)随意加水,改变水灰比,影响强度;
(4)振捣不密实;
(5)维护不到位;
(6)样品成型不良,未按要求固化。
2.预防措施
(1)控制来料质量,坚决剔除不合格原材料,确保原材料质量合格稳定;实验室应加强对配合比的认证,并随着季节的变化及时调整配合比,以保证强度的富余率;
(2)加强与施工负责人和现场监理人员的技术交流,提供商品混凝土操作规程,防止违章操作,规范施工,确保工程质量;
(3)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应与施工单位有效沟通,并按规范执行。不要因为麻烦或成本增加而放弃有效维护,否则会导致混凝土质量隐患;
(4)现场试块制作混凝土公司应派技术人员配合现场资料员按《取样制度》制作规格,并及时维护,确保混凝土试块强度均匀合格。
裂缝
与原现场自拌混凝土相比,商品混凝土裂缝较多,因为原自拌混凝土不掺外加剂和掺合料,且粗骨料粒径大、坍落度小,所以裂缝相对较少。因此,商品混凝土出现裂缝后,施工单位将把所有责任推给混凝土公司。
1.原因
(1)与结构设计和应力荷载有关:如超过设计荷载范围、结构沉降差、构件截面尺寸不足、钢筋用量不足、钢筋分布不合理等。
(2)与使用和环境条件相关:如环境温度、湿度变化、钢筋腐蚀、冲击、振动等。
(3)与原材料和配合比有关:如水泥用量高、水化热高、外加剂问题(如粉煤灰中钙)、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等。
(4)施工相关:如现场加水、夯实不良、坍落度过大、骨料下沉泌水、混凝土表面强度过低时进行下道工序、养护措施不当或养护不及时等。
2.预防措施
2.设计措施
设计采用“细钢筋密集分布”的原则,局部配筋,如中跨、板柱节点、后浇带、沉降带、钢筋带等。
2.1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
(1)配合比设计须合理;
(2)正确、科学地选择原材料;
(3)根据工程特点、气候条件、结构设计要求和现场施工条件调整配合比。
2.2施工
(1)模板支撑应牢固;
(2)混凝土搅拌车运至施工现场的停留时间不宜过长,以免随意加水;
(3)混凝土振捣应密实;
(4)混凝土养护应及时。
色差
须控制有色差要求的混凝土,如清水混凝土、外露墙板、柱子等。施工单位总是认为色差是由混凝土公司原材料的色差造成的,所以当出现色差时总是把责任推到混凝土公司身上。
1.原因
(1)混凝土原材料色差大,不稳定;
(2)混凝土坍落度不稳定;
(3)施工作业原因;
(4)模板的原因;
(6)现场维护的原因。
2.预防措施
(1)水泥,需要确定制造商、强度等级和批号,好选择相同的熟料。
(2)粗骨料(碎石)。选择强度高、粒径5 ~ 25毫米、连续级配、同色、含泥量小于0.8%、无杂物的砾石。要求确定产地、规格和颜色。
(3)细骨料(砂)。选择细度模数大于2.5、含泥量小于2%、无杂物的中粗砂。要求确定砂的产地、细度模数和颜色。
(4)粉煤灰。添加粉煤灰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后期强度。应选择符合《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》(GBJ146-90)的二级粉煤灰以上细度的产品。应确定供应商和细度,不得有杂物。
(5)外加剂。要求定制造商、品牌和剂量。头一批进场原材料经监理取样复检后,应立即进行“封样”,以后每一批进场材料应与“封样”进行对比,色差明显的不得使用。在生产过程中,须严格按照试验确定的配合比投料,不得有任何随意性,并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搅拌时间。随着气候变化,砂石的含水量应及时取样,用水量应进行调整。
与搅拌站签订技术合同时,须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逐字考虑。以上大部分问题都需要项目总工程师来解决,所以提前知道会发生什么问题是非常重要的,学习是一种态度!学习是一种习惯!